对绝大多数纽约市居民而言,时代广场听来并非出行的首选。然而,今天我却难得地携妻造访此地,在杜莎夫人蜡像馆前排队等待《捉鬼敢死队:维度》这一VR体验的入场。尽管开了冷气,此处的空气仍闷热十足——似乎在同我们一起焦急地等待即将到来的惊艳体验。
排队的队伍充满了一股动漫展的气息:穿着夸张T恤的大胡子、激动的少年们、举家出行的家庭(其中最年轻的成员不停嚷嚷着幽灵的真实性)。最前边,名为Christopher Thornton(克里斯托弗·桑顿)的引导员甚至着了一件浅灰色的连身衣。在尝试制止队伍内的一处混乱后,Christopher向人群高声宣布道:“如果各位在体验中觉得不适、眩晕或失去方向感,就伸出手来摸摸墙壁——所有的墙壁都是真实的。”
在我们身后,一块数字标牌上闪烁着如下几字:“禁止攀爬!禁止跑动!禁止游泳!”“禁止游泳?”我转身对我妻子说道,“这都是什么玩意儿?”
作为一名媒体设计师,我任职的公司致力于通过将媒体、叙事与建筑的结合来打造打动人心的体验(9·11纪念馆和库伯休伊特设计博物馆都是我们的杰作)。在此背景下,我曾不懈寻找各类VR体验,试图寻得一个能佐证这一技术的革命性的超然时刻。不幸的是,抛开新奇的外表,大凡VR项目都犯了两个基本错误:没有将观众选择与人类情感纳入体验中。
当然,这些VR项目中还是有许多不错的尝试,而且其中许多体验都致力于在VR这一框架下提供一种物理真实感。Google出品的htc vive绘画应用《Tilt Brush》就曾让我屈身雕划自己的作品;我也曾在VR中化作飞鸟掠过曼哈顿上空,挥动双翼躲避这片钢铁森林上空无数的高楼(对于恐高症的我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体验)。然而无论是真实的绘画体验还是动用全身的交互体验——它们在真实度上已做得十分出彩——都产生不了情感上的任何冲击。
上个冬天,我尝试了一次VOID(一个与高端硬件、可交互环境结合的VR系统)的试玩体验——在那一刻,我觉得我自己看到了VR的春天。当时的体验内容是探索一处虚拟的古庙,丛林的音效和电影级的配乐让我有种置身大片的感觉。VOID联合创始人James Jensen(詹姆斯·詹森)对我说道,当虚拟与现实在你的脑海中重叠的那一刻,“你会突然感觉到一阵惊骇,一种精神上的不安定。你想不明白它的所以然来,所以你只能接受它——这就使你身处的虚拟世界更加真实。”这种“精神上的不安定”可谓是VR真实度的源泉,然而它并非构成VR体验情感内核的第一因子。实际上,对我而言它的存在甚至无关紧要,关键是和你一同探索虚拟世界的人才能在你与VR间联结起情感的纽带。
今年,VOID还将在盐湖城再开设一家VR主题公园。我今日拜访的这家位于时代广场杜莎夫人蜡像馆的主题公园是VOID的第一家。馆中第一尊蜡像是杜莎夫人于1777年制作的伏尔泰蜡像;在这一沉重的历史感面前,体验VR这种象征未来的科技似乎显得有些古老,然而在蜡像馆的历史上,为时下尖端娱乐科技作红毯的前例屡见不鲜:从最早的投币式游戏厅到动感照片,这家杜莎夫人蜡像馆见证了无数前沿科技的走红。
VOID,全称Vision of Infinite Dimensions(无限维度视觉),尽管主业是VR,然而它家却一直在致力打造和物理世界完全对应的虚拟空间;如果你在VR中碰到一台电视,它可能是现实中的一只箱子。就像为我们准备一场迷幻之旅的萨满巫师一样,引导员Christopher对我们强调道,四处走动并触碰物件是获得沉浸感的关键:这才能使我们的感官完全相信这处虚拟环境的真实性。
“你们在一会的体验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朋友,”Christopher说道,“每人都有自己的虚拟化身。现在只有男性形象,女性形象我们已在努力开发中。”
“这简直难以置信!”我的妻子说道,“我的意思是,这外景做得和最新的《捉鬼敢死队》电影一模一样!”尽管她是一名妇女问题专家,VR已对她的文化与科技观造成了不少影响。就在我点头称是时,引导员将我们和另一对夫妻带进了体验场地。
几十年来,人们一直在通过聊天室、线上游戏等虚拟网络搭建联系,然而任何虚拟关系的发展却只能在现实中实现。这就是为何在互联网与网课盛行的今天,学校依然是教育的主流;再比方说,教堂难以在电视上完成福音布道、电子通讯技术发达至此而城市依然不断扩张,这些都是出于相同的道理。从我工作的角度出发,他人的存在、分享的发生与时空的联结,这三个维度结合才足以打动我们最深的内心。
在电影中,你的情感反应与角色直接相连:你的哭泣、大笑与咆哮都是银幕上角色的现实回响。现实世界和他人一同体验的VR更像是在一帮小孩在后院玩过家家的游戏:你的角色在小组内的认同度才是情感的来源。电影级的细节、配乐、布景、角色都只是老生常谈的设计元素,用以引导体验的进行;真正让你从内心接纳这个虚拟世界的永远是你与同伴的共同体验。只有和他人分享才能拓展自己的情感维度。
VR中,“存在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而共同的“存在”——在不同的现实环境中与他人一同体验真实的沉浸体验——将是开启VR未来的钥匙。微软与Facebook都在不懈发展社交VR的原因可见一斑:他们都是在追求VOID所提供的这种共享式VR体验。在我与妻子离开蜡像馆的回程中,Christopher的一句话仍久久地徘徊在耳边。他说,这里应有尽有。应有尽有。
本文网址: